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和文化就密不可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因旅游得以广为传播,旅游因文化而更富魅力。湖南是旅游产业大省,201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超过2.5亿人次,同比增长28.86%,接待入境旅游者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6%,这是文化产业发展巨大的市场。湖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文化旅游具有良好的禀赋和基础。湖南文物古迹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湖南是一块厚重的红色热土,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一批领袖人物,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平江起义等重大革命事件,红色文化独一无二。湖南是“快乐之都”,其影视文化、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休闲文化、湘菜文化等全国驰名。湖南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有以歌迎客、以酒待客的德夯苗寨,有以哭嫁、茅古斯、摆手舞为特色的土家风情,形成了璀璨多姿的民族风情。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品位高,昆曲艺术、端午节(汨罗江习俗)两项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共同繁荣,培育壮大湖湘特色的文化旅游,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要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扩大湖湘文化吸引力
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本质是求知、求新、求美、求异和求乐的文化体验活动。要以“锦绣潇湘,快乐湖南”为总体文化旅游品牌,打好湖南历史文化、快乐文化两张牌,积极培育健康丰富、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要自始至终将文化作为主线贯穿到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增强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要在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经营管理中渗透文化理念,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和环节中注入文化元素,让旅游产业兼容更多的文化内容。要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用文化提升发展理念,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
要加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增强文化旅游承载力
文化旅游景区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主要载体。要率先探索创建文化旅游示范区,制定出台文化旅游示范区地方标准,在全省启动衡阳南岳、湘西凤凰、常德桃花源、株洲炎帝陵、岳阳屈子祠等文化旅游区建设。要以“3521”旅游创建工程为抓手,继续引导、支持和规范文化旅游名街、名镇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实验区、示范区建设。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集中抓好省内国家红色经典景区和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评定一批省级红色旅游区(点),努力把湖南打造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红色基地。要鼓励和支持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丰富文化主题内容,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要创新举办文化旅游节会,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
举办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是集中推介文化旅游的重要方式。要创新性地办好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更加注重策划,制造“亮点”和“热点”,扩大湖南文化旅游影响力,提升地方形象和“软实力”。要争取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进入国家层面的文化活动名录,同时逐步建立地方文化旅游活动名录,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湖南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要打造旅游演艺节目品牌,提升文化旅游感染力
要制定旅游演艺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服务,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演艺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引导各旅游演艺企业与文化发达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走出去”战略,向外省甚至国外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扩大湖南旅游演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中国的目光和世界的掌声。
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挥文化旅游带动力
旅游商品是延伸旅游和文化产业链条、扩大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要继续提升和完善以湘菜、湘烟、湘酒、湘瓷、湘绣、湘茶、菊花石、湘西银饰和毛主席纪念品等为代表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评定一批文化旅游购物示范点,支持各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街。要加快建设张家界国际影视文化基地,鼓励支持拍摄一批取景取材于湖南的电影电视剧作,使文化与旅游宣传推广有机融合,宣传效果最大化。
要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强化融合发展保障力
要把发展文化旅游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市场导向,明确发展定位,确保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制定扶持政策,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旅游、文化、外宣、文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长效机制,建立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要创新文化旅游投融资方式及渠道,充分发挥湖南文化旅游基金作用,鼓励支持各地建立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要加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切实办好中国湖南旅游人才招聘会,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