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长沙,以山水洲城闻名于世。
2012年到长沙来看风景,人们流连忘返的除了山水洲城,很可能还有飞架湘江之上的桥。湘江上的老桥仍风姿绰约,而在2012年底湘江上将竣工两座新桥,福元路大桥和湘府路大桥。当众桥卧波湘江之上,该是怎样一番迷人的胜景
长沙第一座湘江大桥,80万人次参加建桥义务劳动
在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的心中,一座又一座湘江上的桥,就是架在湘江之上、城市岁月深处的琴弦。
整整40年前,即1972年,湘江上建成第一座湘江大桥,即今天所称的橘子洲湘江大桥开始,截止到今年年底,湘江上,又将有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建成。九条过江通道,将奏响“九龙过江”的时代新韵。
陈先枢称,长沙湘江段第一座湘江大桥(即今橘子洲湘江大桥)于1971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1972年9月竣工,共耗资1800万元。这座美丽的双曲拱桥让不少人饱含深情,这是有最多长沙人参与共同修建的一座大桥,当年采取人海战术筑桥,长沙市各界人士有80万人次参加建桥义务劳动。
1987年9月29日,湘江北大桥(即今天的银盆岭大桥)开始奠基,这座当时在中国最大的斜拉索桥,“用双塔单索面斜拉”的现代桥梁形式,在湘江上竖起了一张硕大无比的洁白竖琴。大桥于1990年12月30日竣工,工程概算1.2亿元。
陈先枢扳着手指对湘江上随后筑起的桥梁如数家珍:
第三座湘江大桥,月亮岛大桥,1994年9月14日动工,1997年5月18日铁路桥建成,1998年11月26日公路桥主体建成通车。
第四座湘江大桥,猴子石大桥,2000年9月17日动工,2004年5月27日竣工。
第五座湘江大桥,黑石铺大桥,2000年9月17日动工,2004年5月27日竣工。
第六座湘江大桥,三汊矶大桥,2004年4月30日动工,2006年建成通车。
第七条过江通道为营盘路过江隧道。它别出心裁地从湘江底穿过,就在去年10月29日通车,总长2.8公里的营盘路过江隧道被誉为“湘江第一隧”。
湘江福元路大桥和湘府路大桥将于2012年年底通车。它们屹立烟波江上的雄姿已经初步展现。
星城小桥流水声,曾比水井旁歌唱的柳永词更响亮
陈先生说,最开始的老长沙,桥比井的名声还要大。长沙人在离开长沙,思念故乡的梦境里,除了会梦见《月亮粑粑》的歌谣外,他们还会想到故乡的桥。
那时的长沙,一定像苏州那样漂亮,有小桥流水,有船娘划着船,穿行在长沙城中。不过这是发生在唐代及明清时期的事情。1952年,长沙搞城市建设修筑五一路,就在五一路省二轻厅的前身手工业管理局(即今天五一大道旁湘华宾馆)前挖出一条城市中心的唐代河流,一艘4米多长的近千年的唐代木船躺在青色的淤泥中,就像一尾失水的鱼。当然在旧时长沙城外的伍家岭发现的隋代船更显古老,它甚至成为历史教材中的图片。
1937年的长沙《力报》上,详细记录了“长沙九井十三桥”的说法。所谓九井:是“青石井、螃蟹井、水风井、泉嘶井、伍家井、洪家井、路边井、桃花井、桂花井”;
十三桥指的则是:“青石桥、司马桥、戥子桥、阴功桥、一步两搭桥、孙家桥、培元桥、活源桥、顺星桥、登瀛桥、文星桥、落棚桥、流水桥(原在流水沟)。”
民国时期的报纸,明确标明,所谓“九井十三桥”指的是城内最著名、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井和桥。至于城外的井和桥,均不在“九井十三桥”之内。
很显然,在长沙城内,桥比井的影响力要更大。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清澈流着水的明沟,出于城市出行的方便以及公共卫生的需要,城内的明沟开始盖上麻石,成为石板路,那些美好的桥名,成为地名,印在城市骨骼的深处,成为美好的记忆。
通往蓝色天空的那座键桥,为何在城市的记忆中消失?
在长沙城市桥梁建筑史上,还有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近代筑桥建设阶段。
就在1934至1935年,长沙城市日益繁华,汽车早已奔跑在长沙的环城马路上,为了更好地沟通城乡,长沙先后在南大路筑起下广济桥,在东长路南元宫外筑起上广济桥,上广济桥直通樟木坝;1935年,长沙又把跨越粤汉铁路线上的浏城桥进行扩建,将原本7.4米宽的浏城桥砖拱跨线桥,加宽到13米。浏城桥自此成为长沙城东郊通向长沙市区最繁忙的一座桥,许多“老长沙”对浏城桥怀有深厚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修芙蓉路拆浏城桥时,前几年故去的易允武伯伯就和好多老长沙人跑去看拆桥,易伯伯后来深情地写了一篇《浏城桥》的散文,怀念老长沙的风物。
不过,在上世纪30年代,长沙市区最长最雄伟的桥,却是架在长沙城北新河之上的键桥。
当年,长沙城北郊新河镇,“两岸工商麇集,人烟日稠”,为全长沙工商业最发达的小镇。到上世纪30年代,新河之北的新河三角洲更成为长沙人登上银鹰,飞向蓝天的新河飞机场。
为了沟通长沙城北与新河三角洲之间的马路,湖南省主席何键倡修长沙城内最长的一座桥梁——键桥。
键桥从1934年8月动工,至次年6月竣工,成千施工人员发出“邪许”的号子,夜以继日地劳作,修成了这样一条“长二百七十五尺,广二十四尺,高四十尺”的正当长沙北门锁钥的键桥。这座键桥虽为11孔石拱桥,但在沙质冲积土上筑桥墩,却用到了现代桥梁建筑技术。
不过,从1938年开始日机对长沙城内连番轰炸,新河飞机场和键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新中国成立后,因新河淤塞,键桥被废弃掩埋,部分桥孔成为涵洞。
其实,比键桥更令人伤痛的是,当年在长沙河西筑起望麓桥、在长沙东郊圭塘筑起花桥的一些桥梁专家,在日寇铁蹄将要践踏向长沙时,于1939年,奉命去炸毁和破坏亲手修筑的桥梁,这种情形和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情节,基本相似。